一、帷幕牆
介紹
先看頭三個形式的帷幕牆,通常是很便利的從一般牆面直接換品類來轉換我們要的樣式,而這樣只能在水平垂直面做簡單變化,那麼今天我們要設計一道斜面來建置帷幕或是不規則形的帷幕時,要如何展現呢?詳圖1-1

圖1-1 基本帷幕建模
這時會應用到兩個方式,就是在revit 裡的依附面,在建築及量體與敷地頁籤中可以看到,讓帷幕牆可以順著面產生出來,知道這方式後,就會延伸出很多的想像。詳圖1-2

圖1-2 建築及量體頁籤
先做一個簡單有斜面的量體,再去量體與敷地頁籤中,依面建立帷幕系統,完成後建立帷幕網格,再加入設定好的帷幕豎框,就大功告成。詳圖1-3

圖1-3 帷幕建置範例
斜帷幕案例-以香港專案為例

圖1-4 香港專案案例
這是我們公司遇到的香港其中一個案子,這其實是十年前就蓋好的建築物,只是最近幾年維運資訊開始發展起來,並在這十年間發現到建築物損壞要及時維修,結果沒有建立好資訊上的管理,導致尋找相對應維修的業者就相當困難,因此委託我們公司先從建立原本建築模型開始,在建置過程中,必須先找業主提供CAD圖,從平面立面圖及剖面圖甚至是帷幕牆詳圖,找到當時帷幕設計時的資訊,並應用上面的方式就可以建置成像這樣具有設計感的帷幕。

圖1-5 香港案例彩現成果
只是有個需要注意的點是,要先建置樓梯後才能把帷幕建置上去,不然會造成帷幕牆穿越樓梯,雖然說會說樓梯底下看不到,實際上如果這樣去把模型做出來而不太在意細節,到了需要渲染的時候就會看的出來,那樣的建築整體感會有落差,有時候細節的注重蠻重要的,再加上要和實際帷幕一樣必須也要有底面豎框,如果穿越樓梯就無法將豎框建立出來,整體模型的感覺就是會差一點。詳圖1-5
二、屋頂桁架
介紹
一般屋頂桁架會從結構裡直觀的建立出來,然而如果要建置最後一種呢?詳圖2-1

圖2-1 基本桁架建置
就必須用到Revit 裡面的自適應元件,來結合平面量體去做一個產出,基本上先建置簡單的平面,再從這平面上建立量體網格後,在到品類選項,選擇匯入好的自適應元件,就大功告成。詳圖2-2

圖2-2 桁架建置範例
屋頂桁架案例-以香港專案為例

圖2-3 香港專案案例
相同是十年前的建築,而要實現此體育館桁架樣式,就必須從十年前的圖說上找出來,並且做一個分析研究,而且要構思好桁架的走向跟位置,這真的很燒腦袋,就比剛剛的示範的範例還要複雜,基本的面是曲面造型,再來有兩種桁架加上鋼構形成體育館的屋頂,這個又如何來實現呢?詳圖2-3

圖2-4 香港案例彩現成果
基本上要先拆成兩組不同形式的桁架去建立自適應元件,接下來應用上面方式,將網格做分類,直向的就給予直向桁架,橫向的就給予橫向桁架,並在依附後,就可以展現出這樣形式的體育館桁架構造,至於鋼構呢?就依據前述的方式依附就可以了,這裡有個重點是,任何形式的依附都必須先確保最一開始的面,這樣的建置才不會在自適應元件匯入時出現狀況。
詳圖2-4
未來展望
未來碰到類似這樣的專案時,發現到原來Revit從這樣的方式去製作帷幕及桁架時,可以很自由的創作不同曲面及桁架樣式,而且建構在Revit裡,又可以實現維運資訊的管理,結合設計及實務工程面,不希望只有創意的展現而忘卻現實工程面,其實是許多人的所追求的;因為這樣的整合便可以帶來無限制的創意想像,創意的塑造加上結合工程面的檢討,讓專案效率提升外也能有機會具體實現設計理念,不只停留在紙上談兵,而能實現所有建築人的夢想。
結論
最後結論是,之前在事務所工作時,因為需要建置複雜模型,而需要轉到其他軟體去實現,這樣一來一往不只多加了轉檔時間,而在轉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問題,例如破圖,如果將全部設計整合至Revit時,就減少上述的風險,在計算數量及維運管理方面較為方便,甚至需要彩現模型時,又會增加一次轉換風險,除了破圖外,在給予模型上材質同時就會發現有些材質上不上去,或是破圖了要回過頭來修改模型,一來一往間耗費了大量的時間,而現在的渲染軟體 Twinmotion 可以直接從revit 裡連結,即時反應設計,因此在revit裡實現整合,即可達到良好的工作效率。
這也是之前在事務所碰到台灣專案的要求跟香港有不同的地方,對於Revit 國際間已經實行很久,很注重個個公共性建築物的維運資訊管理,自然就對於模型上很多細節的要求比較講究,這也是我在從事這份工作後得到的體認,也因為模型需要在Revit上呈現比較完整,造就在完成這樣的專案建置時,會有成就感,使得在需要發現Revit上的功能時,能夠激發起我研究的精神,使工作順利推進。
作者:JAC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