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.10.10

如同之前CON編在Autodesk 2022創新高峰會裡提到的。面對ESG及碳排議題,營建業勢必要做出改變。然而除了節能材料選擇、循環設計手法等調整外,建築物建造的方式也是個改變的契機。不論是異地建造(Offsite Construction),現代方法建造( Modern Method of Construction, MMC)其實都是在談論同樣的事情,也就是營建業如何透過異地製造、現場組裝並搭配各種數位化技術去解決技術人才荒、滿足都市化大量的居住需求。然而這樣的觀念並不是新鮮事,早在二戰後的日本,北歐都因為各自的環境背景(戰後重建、天災、氣候)思考如何像製造業般的快速建造大量的房子,因此像是Toyota或是三菱很早就開始發展研究這類的技術。只是就像一開始的人工智慧一樣,在基礎環境建設不夠狀況下,該技術並沒有大鳴大放的成為主流。直到現代,在摩爾定律之下,運算能力不斷指數成長;製造的技術越來越成熟;各種模擬技術也越來越仿真。在萬事俱備東風又吹起來的條件下,這樣工業化的營造開始快速成長。
而BIM在其中更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。以製造業的角度來看,當零組件需要大量製造時,通常會經過模擬、雛型與假組立的嘗試,以確保生產出的產品在製造與組裝的可行性、零衝突與品質。因此房子的零組件在生產前透過BIM的模擬,檢討出可製造及組裝的模組化設計(如SGS-VIRCON在香港的醫院案例),才能進廠大量生產;之後才是物流,最後則是現場組裝。這是傳統2D作法辦不到的事,也是為了要能辦到工業化製造這件事,標準化、數位化及自動化變成了必經之路。BIM在這樣的Mindset中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。而當前述基礎皆已具備,我們才會快速累積許多有結構有系統的數位資料,接下來談的課題才是怎麼發揮這些資料的價值。好比說SGS-VIRCON在香港的預製案例中打造了RFID的構件追蹤系統,就是利用sensor與BIM的資料去串接,讓數位資料可以被延續應用。解決了過往項目經理在管理上的各種資訊斷點問題。這也是為何BIM在工業化營造裡是必然的。
When you need BIM to be sure
有任何想法都歡迎留言或找我們聊聊喔。
02-22993279 #1849
信箱:BIM.Service@sgs.com



